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TOP 10

全国十佳!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看同济人这五年的扶贫足迹!

发布日期: 2018-10-22 浏览次数: 721

同济人在行动  

在刚刚过去的教育部第三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评选中,同济大学“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项目,从43所高校申报的4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同样也有着属于同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最西部,属横断山脉南端“三江并流”纵谷区腹地,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是云南省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其中98.4%以上为山地,总人口约20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世代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但由于地处边疆、产业基础薄弱以及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制约了当地的生产和发展,云龙仍是国家级贫困县,许多群众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集“民族、山区、贫困、偏远”为一体的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


      2013年起,根据《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同济大学开始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5年间,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同济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发扬“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成立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定期专赴云龙当地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和扶贫项目实施推进工作,健全机构体制,强化领导责任,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助力当地走出一条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云龙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蓝图。


依托强势学科,引领精准扶贫,统筹全县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城乡规划学科是同济大学传统强势学科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伊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第一时间深入定点扶贫第一线,高质量地做好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漕涧镇总体规划、“多规合一”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建筑立面整治规划、县城色彩专项规划、县城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县城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县城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县城人防专项规划、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全域旅游规划、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设计等13项规划编制、建筑设计等帮扶工作。5年间,学校选派包括4位规划副院长、5位总工、50余位工程师在内的200余人次的规划团队赴云龙实地调研,开展规划设计、不定期建设项目协助审查、项目评审等技术援助,累计优惠、减免设计费达720万元。


2013年7月,同济大学组织精英团队首期开展了具有统筹引领作用的《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和《云龙县漕涧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汇集众多国内一流规划专家会诊云龙贫困根源,经多方协商论证,达成云龙脱贫发展共识:云龙必须转变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牺牲生态的发展路径,转向保护生态、复兴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充分考虑地广人稀、山高水深,无法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现实条件,不走传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向城镇规模化集中的传统城镇化道路,建立依托县城、漕涧、功果桥三个重点城镇核心辐射,形成服务设施均等化、相对扁平化的城镇村布局。规划重新调整了县城的功能,将其定位为县域的服务中心,不发展大规模工业,集中打造美丽宜居白族特色小城,以旅游、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带动县城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引擎。这种城镇化路径避免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核心带动地区和民生项目。这种模式,对西南偏远山区脱贫致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总规的引领下,云龙县政府集中发展县城和漕涧镇,加大生态及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重点的加强了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县共建成11个为民服务中心,投资2.84亿元新建校舍230栋、加固改造校舍53栋;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47个,另有39个村卫生室正在改造之中。

     同济大学编制完成的规划为云龙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整体规划工作在大理州名列前茅,为滇西山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2014年同济规划院也由此获得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扶贫优秀集体称号。

实施多规合一,创建特色小镇,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共同富裕

扶贫靠合力,一张蓝图干到底。为更好地消除各部门规划的不一致,2015年同济规划院为云龙县编制了多规合一规划。该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再一次提升,建立统一工作空间平台,针对精准扶贫中的项目空间落地,梳理各部门支持资金与项目,形成扶贫建设项目库和部门协同联审机制,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时间,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为更好地发挥县城服务核心功能,建设特色魅力小城,2016年以来,同济规划院又先后开展了云龙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县城建筑立面整治规划、县城色彩专项规划、县城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县城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县城人防专项规划和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等9个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县一中、县医院、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综合环境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启动,有效的增强了县城服务能级,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

助力产业发展,推介农特产品,校县双方联手探索致富新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手经济与管理学院一同为云龙优化完善了产业规划方案,厘清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用“互联网+”和品牌推广等方式促进基础产业增值。通过协调努力,学校推介200余种云南特色产品入驻上海云品中心展示并举办“大理西三县农特产展”,诺邓火腿成功进入“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十一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荣获优质农产品金奖。推动云龙县与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签订5000支诺邓火腿和5000份盐泥肉订单。2016年-2017年,学校采购云龙泡核桃90万元,推动校友企业和附属医院采购云龙农特产品13余万元。2017年,学校将校门前临街铺面租借给云龙县,免收2017-2020年全部租金53万元,供其开设云龙高原农特产品销售中心(上海),为滇西特色农特产品入沪提供全方位支持。


扶贫硕果累累,测评结果满意,获得当地全面认可

五年来,同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各项帮扶措施,与云龙县同心协力、砥砺前行,不断推动云龙脱贫攻坚走向纵深。同济大学挂职干部全情投入云龙脱贫攻坚战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起校地间深入合作的连心桥、同心桥,受到了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2017年12月份,云龙县人民政府针对同济大学的定点帮扶工作及挂职扶贫干部的工作,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挂职干部联系的贫困村及所在乡镇干部群众、挂职第一书记所在的贫困村及乡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了满意度调查评议工作,发放调查表97份,其中县级领导26份、县级单位36份、乡镇35份,随机抽查干部群众的满意情况,真实准确反映群众意见。通过调查,干部群众对同济大学及挂职干部的帮扶工作均表示满意。

 


从现在到2020年算起,决战脱贫攻坚已是分秒必争,总攻的号角也即将吹响。未来,同济人将继续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秉承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庄严承诺,真情投入、主动对接、多面统筹、分步实施,全面融入云龙县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从人才与资源帮扶、教育与医疗援助、智力与科技支撑、产业与事业推动等方面,不断完善与丰富同济特色的扶贫帮扶工作机制,用心描绘云龙县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美丽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