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舟共济,博采众长,奋勇争先 ——李振宇院长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5周年院庆上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7-05-27 浏览次数: 2544
-
图1 李振宇院长作工作报告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5周年院庆庆典上,院长李振宇教授作了题为《同舟共济,博采众长,奋勇争先》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历史回眸,新世纪发展。
在历史回眸中,李振宇院长用五个生肖成语概括介绍了学院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拓建构(1952-1965),始于“藏龙卧虎”的龙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当时由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土木系的一部分等多所大学的系科合并而成,一批不同背景的专业教师汇集于此,形成丰富多元的学术景象,建立了以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为主的专业教育体系。冯纪忠教授提出的“花瓶式”教学和“建筑空间组合原理”,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这期间最早设立了城市规划专业,出版了城市建设资料汇编,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项目,比如文远楼,还有大礼堂、曹杨新村、同济工会俱乐部。
图2 同济大学建筑系成立初期
第二阶段是动荡坎坷(1966-1976),始于“万马齐喑”的马年。即使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都非常困难,但老一辈教师依旧抱有专业理想,坚持实践。70年代中期设计了四平大楼等作品。
图3 “五七公社”、干校劳动
第三阶段是恢复壮大(1977-1985),始于“金蛇狂舞”的蛇年。1977年恢复建筑学、城市规划招生,1979年风景园林专业成立,1982年城市规划专业重点学科,1983年建筑学博士点,1985年城市规划博士点,多本重要教材编写著成,风景园林专业建立,《时代建筑》学刊建成。开始以构成设计进行基础训练,教学特色鲜明。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创建实践也展现出一个新的篇章。冯纪忠教授担任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FAIA),由他设计的松江方塔园,获得UIA园林奖。
图4 同济大学建筑学七七级毕业照
1981年贝聿铭来访
第四阶段是深化拓展(1986-1999),始于“虎虎生气”的虎年。1986年学院正式成立,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环境观为主线的设计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影响至今。学院的规模得到扩大,目前200多位专任教师的格局从那个时候便奠定了基础。在1999年戴复东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其他国际知名教授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学院开始跟香港大学、普林斯顿、耶鲁大学联合城市设计教学。
图6 1986年成立学院
第五阶段是持续提升(2000至今),始于“龙凤呈祥”的又一个龙年,这意味着天地阴阳、和谐发展的局面。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学院工作主要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传承五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已通过积淀形成四个特色:学术民主、追求创新、坚持实践和开放合作。现在学院是三系一中心,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本科生每年招生270名,硕士生270名,博士生60名。另外有两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还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都市分院。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全职教师216名,并从2000年以后逐步开始建立学科研究团队。在2001年郑时龄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志强教授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体验、实验为特色的基础教学,国际建造节、海外艺术实践、设计实习基地和硕士暑期国际夏令营等诸多项目都在运行。
图7 国际建造节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正向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方向发展,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国际一流大学”。新时期,学院提出了四个新的发展方向,包括生态城市环境、绿色节能建筑、数字设计技术和历史遗产保护。学院建立了诸多平台和高峰团队,比如教育部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建筑与城乡规划高等研究院、生态与节能联合实验中心、国家级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同济大学佐治亚理工生态联合实验室。
图8 新型实验室建设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世博会园区的规划、最佳实践区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工作、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壹街区等项目中,均有同济人不懈的努力。另外,学院的建设部城乡建设培训中心已经培养2万多人次。另外例如在上海双年展、空间艺术季和深圳双年展中,同济教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9 世博会园区规划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有20所核心合作单位、50所密切合作单位、100所建立联系的学校。比如学院以双学位为核心的教学,有17个双学位项目,有足够的能力接纳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学院本身也有足够的机会每年可以送出95位硕士生到合作的学校去学习一年,最后获得两个学位。受邀到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讲座,大概每年150场。众多高峰核心项目、科研项目、双学位交流项目等,都为学校、学院增加了丰富的交流合作机会。
图10 国际合作
在文化传承方面,学院出版了诸多的书籍文献,如近期“CAUP的女教授们”和“同济八骏”项目开展。此外,创建了校友理事会、校友文化不断发展,双年文艺汇演、最可爱的老师评选和双导师制度等传统项目,红樱剧社和aCAUP!pella等文化社团也丰富了学院的文化氛围。
图11 学院相关出版物
图12 同济八骏
图13 伊:CAUP的女教授们
最后,李振宇院长表达了对未来的愿景。他表示,在“一唱雄鸡”的2017年,学院更当秉承同舟共济的精神,博采众长、奋勇争先,把学院建设成为“AUL—port”——世界“建筑、规划、景观之港”。